首頁 → 園林科技頻道 → 科技動態 ![]() |
|
“懶人花盆”一年澆一次水 南京中小學生科技活動受好評
日期:2008-12-17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 我要評論()
把花種在“神奇”花盆中,一年只用澆一次水;小學生們種的地瓜,畝產量比正常要提高三成;莫愁湖上幾十年無人涉足的“荒島”,孩子們查明了島上所有的植物資料。昨天,南京市科協、南京市中小學生科技活動基金會、南京市科技局舉行了“南京市第七屆中小學生科技活動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會”。會上,一批中小學生的“創意”引起了專家們的好評。 踏上幾十年沒人去的“荒島” 很多南京人不知道,在莫愁湖湖中心有一座無名小島,幾十年來,沒有人踏上過這個小島,對于島嶼上生存的植物,也完全不了解。為了全面弄清莫愁湖周圍的植物種類,濱湖街道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耀東教授帶領18名中小學生,歷時4個月,先后6次對莫愁湖陸上植物采取全面搜索,對所見到的喬木、灌木、草本類植物進行拍照、記錄。 通過調查,學生們摸清了莫愁湖陸生植物,填補了莫愁湖有史以來的資料空白。學生們發現,在莫愁湖公園不大的陸地面積上,竟生存有225個植物品種,分屬79個科177個屬,這與周邊地區相比,實屬罕見。另外莫愁湖的這225種陸生植物,外來引進品種多于本地野生品種。 “懶人花盆”一年澆一次水 種在花盆里的花,多長時間澆一次水?答案是一年,恐怕很多人認為是假的,但江寧區銅山中心小學學生卻讓這個答案變成現實。據了解,這種名為“環保節能免澆”的花盆,是在普通花盆的外圍加上個小水箱,巧妙地利用毛細現象和虹吸原理,用棉、毛等導水物質穿在管內制成導水管,將水箱內的水勻量、緩慢地輸向花的根部,從而起到免澆、節水、環保的作用。 指導教師郭榮幸告訴記者,這個花盆可以根據花的需要自動向盆內供水,解決了常規花盆栽花必須經常澆水的麻煩,克服了常規花盆澆水后表面土壤濕度大、蒸發快、浪費水的缺點。他們在試驗過程中發現,用這種花盆種植花卉,最長的一年都可以不用澆水。“這種花盆特別適合那些沒有時間按時澆水的人,既培養了興趣,又節約了時間,是個名副其實的‘懶人花盆’。” 三種方法遏止瘋長水花生 外來植物的“勢頭”越來越猛,很多專家都在為找到消滅它們的辦法而頭疼,水花生就是其中的一個。南京市江寧區銅山中心小學少科院的小學生們,利用業余時間,在學校周邊的溝邊、塘沿、田頭進行了觀察、測量和記錄,弄清了水花生的分布范圍,以及生長位置、生態環境等,尋求控制水花生瘋長的辦法。 通過近一年的努力,他們終于找到了三種對付水花生的辦法,指導老師郭榮幸說,首先在水花生周圍種植高稈植物,遮住陽光,因為水花生屬于喜光植物,這會令它們的生長明顯放緩,不會瘋狂擴散。第二種方法,在水塘中清淤,因為學生們在實踐中觀察到,別看水花生長得兇,但是它們卻多數生長在淺塘中,一般水深超過3米,水花生長勢就會不好。第三種方法是,在冬天的時候,把土翻出來,將土凍凍。因為水花生是怕冷的,利用南京三九、四九天里的寒冷環境,可以明顯遏制它們來年的長勢。據了解,這幾個方法已被當地農民采用,受到了好評。 小學生種馬鈴薯產量增三成 在江寧銅山地區,家家戶戶都種馬鈴薯,但在當地菜場里,馬鈴薯都是從外地運來的,原因就是銅山地區的馬鈴薯個頭小、產量低,不能滿足需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學生們種了兩年的馬鈴薯,采用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種子等方法進行差異化研究,經過兩年的試驗,學生們讓銅山地區栽培的馬鈴薯的單產,從2007年的每畝1476.8千克上升到今年的2093.3千克,提高了三成。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懶人花盆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