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經驗交流 ![]() |
|
公園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期:2008-12-27 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吳江天 我要評論()
12月27日,由中國公園協會和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共同舉辦的“中國公園文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在深圳市國際花卉園林博覽園開幕。研討會以“傳承發展公園文化,服務城鄉人民大眾,著力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來自全國直轄市、省會城市、重點國家園林城市等60多個城市的200多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許多專家為此次研討會提交了論文,以下是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園林處副處長吳江天的論點: 公園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園是人們公共文化娛樂、假日休閑、社交活動的場所,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兩個文明建設。深圳在公園建設中借鑒古今中外造園手法,營造有特色的園林景觀,形成各公園獨特的文化內涵和風格。如荔枝公園將園內亭閣臺榭的楹聯和景點,向國內外專家征集雅名,并邀請專家潑墨揮毫、題詞撰對、刻石題匾,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洪湖公園則建有百米長的詠荷碑廊,匯集當代全國各地名家的力作90余幅,是我國目前唯一以荷花為主題的碑廊。中山公園保存有明朝南頭城北城墻遺址,建有全國最大的孫中山先生石雕頭像和眾多歷史名人雕塑群,立體地展現城市的文化品位。蓮花山公園的山頂廣場,雄偉的小平銅像矗立在廣場中央,成為了市民和游客緬懷偉人風采、飽覽中心區景色的最佳去處。 和諧文化滋潤和諧深圳,和諧深圳彰顯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齊抓共建。深圳在“文化立市”戰略的推進下,不斷優化文化發展環境,企業文化、社區文化、公園文化、廣場文化等各具特色,文化共建出現滿園爭春的大好局面。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深圳城管部門在著力打造“公園之城”的同時,為更好地豐富公園的文化內涵、拓展公園的服務功能,讓市民更多地享受文化,滿足市民精神和文化需求,決定從2006年開始每年在市區兩級市政公園舉辦“公園文化節”。 第一屆公園文化節于2006年12月23日在市區兩級11家市政公園同時舉行,歷時11天,吸引了200多萬市民的熱情參與。第二屆公園文化節于2007年12月29日開幕,歷時8天,市區13家公園共吸引了市民346萬參與。實踐證明,深圳舉辦公園文化節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為全面打造公園之城、文化之城,探索了新的方式、方法。 在公園文化節組織過程中,各公園具體活動內容基本做到了“五有”:有廣度,即參加的單位廣,參演的節目廣,參與人員的層面廣;有深度,即在內容設置上力求精、細、全;有新意,即力求創新,在首屆公園文化節的基礎上要有新的內容,尤其是要創作新的文化作品,通過舉辦公園文化節為公園創作存留一批永久性的文化作品,如荔枝公園的東坡啖荔浮雕、翠竹公園文化廣場竹林七賢的浮雕墻等;有特色,即體現各自公園的特點,體現園林文化的特色;有實效,在策劃、組織各項活動中,本著“從實際出發、厲行節約、注重實效”的原則,在求實效上下功夫。如荔枝公園的航海模型表演,東湖公園的喜樂卡通大巡游,梅林公園的電視劇《大城小事》走進梅林文藝晚會,皇崗公園的親子趣味運動會,洪湖公園的粵曲沙龍等等,這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活動在公園上演,為市民帶來了高雅的視聽享受,同時深深感受到公園濃郁的文化氣息,為公園創作存留一批永久性的文化作品。 經過兩年的實踐和探索,深圳市公園文化節已經成功地樹立了自己的品牌,成為了深圳一張新的綠色名片。今后,還將有越來越多的公園參與到文化節的活動中來,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會更加豐富多樣。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中國公園文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