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景園林師 → 學術思想|風景園林師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楊濱章:關于“設計結合自然”的幾點思考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對愛護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要求法律化、規范化、制度化。這是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楊濱章教授在11月14日至15日召開的"陳植造園思想研討會暨江蘇省園林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博士生論壇"上提出的觀點。 人類的造園活動多是以自然為基礎,到了現代社會,風景園林已經超越了傳統園林設計過于關注形式、功能及審美的價值取向,而轉為關注生命安全、生存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價值取向。但在現實發展中卻大量存在著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和資源、開發自然條件優越的區域致使有限資源未能妥善保護和有序利用等現象。楊濱章教授認為,要真正實現"設計結合自然",必須在全社會和全體國民中樹立尊重自然和保護環境的觀念,同時,應在法規和各項標準中明確關于生態的具體規定和相應的指標體系,對愛護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要求法律化、規范化、制度化。
![]() 圖為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楊濱章教授
以下為報告內容精要: 一、設計結合自然的緣起 作為現代意義上的風景園林設計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而作為傳統意義上的園林設計則有著數千年的歷史。 1.古代造園與自然的結合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演變過程。由最初對自然的恐懼到后來的崇拜,再到其后的征服與改造,特別是在工業革命出現之后,這種征服與改造的速度和強度也愈發加快。 從園林藝術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在能夠抵御自然災難,保證自己生存之后,開始對自然產生親近和欣賞時,創造良好生存環境和生活環境的造園活動便出現了,而這種造園活動多是以自然為基礎的。 ![]() 古代造園與自然的結合 中國古代造園活動在經歷探索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無論在其表現形式、采用要素和營造效果等方面都始終與中國古代樸素的“天人合一”思想息息相關。 它所追求的“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它所推崇的 “師法自然”、“移天縮地”、“巧于因借”的創作手法,無不是我國古人在造園設計上結合自然的一種體現。 西方早期造園活動 在西方園林發展的歷程中,由于受其“二元”認識論和價值觀的影響,其表現形式和創作手法上出現與自然相背的取向。 ![]() 西方早期造園活動 規則布局、幾何對稱、剪型植物、噴泉雕像等表現人力之優、人工之美的做法,將造園與自然割裂和隔開,這種情形一直到17世紀中葉法國古典園林風格形成而達到了頂峰。 ![]() 18世紀英國風景式園林 到18世紀英國風景式園林的崛起。當時的英國風景園林師,“‘越過圍墻,看到整個大自然是一個花園’”,信奉“自然是最好的園林設計師”,以樸素的生態學思想使自然主義的造園形式和藝術傾向在西方得以傳播。 2.現代風景園林與自然的結合 隨著19世紀后期為應對工業化、城市化所造成的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存條件惡化的困境,以弗雷德里克·L.奧姆斯泰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為代表的美國風景園林異軍突起。 ![]() 19世紀后期的工業化、城市化所造成的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 以追求自然、享受自然的理念,運用建造公園、規劃綠地系統等方式使自然重新回到城市。 此后,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在改變城市面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自然重新回到城市 不過,由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使然,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無法單純依靠風景園林師的努力來改變的。由美國城市擴張和社會發展模式所引發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不但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反而愈發加劇。 自20世紀60年代起,隨著環境保護運動在美國的出現,以伊恩·麥克哈格(Ian McHarg)為代表的學者率先舉起“設計結合自然”的大旗,呼吁人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改變以人為中心和人類至上的觀念。 他提出,在規劃與設計中,應充分尊重自然的歷史演變和進化過程,尊重自然規律,合理而平衡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資源,從而在根本上保證人類的長遠福祉和生存安全。這種以自然和生態為中心的主張一經提出,便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也使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出現了革命性的變革。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2)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