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園林學習網 → 領導講話|園林新聞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確保亞運前建成526公里惠民便民綠道
18日上午,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調研綠道建設工程并主持召開座談會,對加快全市綠道建設作出部署。張廣寧強調,廣州省綠道網建設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同志親自倡導提出的,我們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把綠道網建設作為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以“五個更”(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實現“大變”目標的重要載體,與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城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市區步行系統相結合,高質量高水平加快推進全市綠道網建設,確保在亞運會前建成526公里綠道并投入使用。市領導蘇澤群、陳如桂、王東,各區、縣級市和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 城區綠道既要提供休閑健身功能又要承擔公共交通功能 張廣寧一行從二沙島廣東體育館出發,首先來到位于二沙島中央的廣州發展公園。這里的公園綠化美化工程已基本竣工,正在進行配套的綠道建設。指著總體規劃圖,張廣寧問,“有沒有規劃公共衛生間,建在什么位置?”公園建設負責人答,規劃有一間,擬建在公園南側臨馬路位置。張廣寧指出,“在這些市民活動的公共空間,衛生間是很重要的服務設施,一定要配套完善。同時,可以考慮推進周邊公共場所的衛生間向公眾免費開放。就二沙島廣州發展公園而論,新建的一間衛生間盡量建在公園的中間地帶,方便群眾就近使用”。環顧四周,張廣寧又問,“這條綠道的驛站設在哪里?”市園林部門負責人說準備借用公園里已有的西餐廳設置驛站,張廣寧表示贊許,“這樣做既避免重復建設,對游客來說也更方便了”。了解到公園的綠道與馬路邊的人行道錯開建設,張廣寧指出,城區綠道與郊野綠道功能不同,一般情況下應沿路而建,“因為城區綠道不僅僅提供休閑、健身的功能,又要承擔公共交通功能”。 綠道驛站要體現人性化生態化藝術化 隨后,張廣寧一行來到官洲國際生物島。島上綠道總長11.4公里,由堤岸綠道、綠軸綠道、公園綠道等部分組成。其中環島綠道全長約6.6公里,利用濱水特點,兼顧堤岸防洪功能,與堤頂道路一體設計,建成環島自行車道、步行道和無障礙通道等多種休閑綠道,同時,充分利用島上已有的公共配套服務,比如公廁、小賣部等服務點,經過部分改造形成綠道驛站,為游人提供休憩空間。 頭頂是藍天白云,身邊是碧水長堤,目之所及,綠樹紅花、青草依依,張廣寧等人興致盎然,每人騎上一輛自行車,沿著鋪設紅色瀝青的綠道一路騎游體驗。在前邊驛站下車后,張廣寧連說“不錯”,指出,“生物島的綠道建出了水平,車道的顏色和材質以及兩側綠化都給人以舒適的感受,值得各區學習借鑒。另外,這條綠道的各種標識清晰醒目、美觀大方,廣州市內目前尚未完工的綠道標識系統可以依照生物島綠道的標準進行統一設置”。走進臨水而立的服務驛站,只見里面設有小賣部以及休憩區域,透過落地窗,窗外水景一覽無遺。張廣寧精益求精,現場給驛站設計提出了幾條改進意見:首先,建筑材料和建筑風格要突出嶺南園林特色和綠色生態理念,注重與周邊自然環境融合,用材盡可能減少鋼筋混凝土,多選用木材作結構主體,或者在外觀內飾上多用木質材料裝飾,“廣州的氣候偏熱,居住在市中心的市民大多長期生活在混凝土建筑里,沒有誰來到綠道休閑還愿面對硬邦邦的混凝土建筑,而木結構建筑往往給人以清爽安逸的感覺,上面蓋草或裝飾成草蓋子更好”;其次,與其建密閉的落地玻璃窗,不如修一個通透的親水平臺,讓游人與自然更親近。張廣寧當場給有關部門布置工作,要求在各個大型公共綠地、休閑場所做好餐飲服務點、公共衛生間的配套規劃和同步建設,“人們出來休閑玩樂就要吃喝拉撒,必須提供這些人性化配套服務,要不誰愿來這里呢?” 來到與綠道相連的生物島水墨園濕地生態公園,這里建有生物島最大的綠道驛站,走在驛站內嶺南園林式的亭臺樓閣廊榭間,張廣寧回頭對規劃建設部門的負責人說,“在建筑外墻用木質材料裝飾,再加上鋪琉璃瓦的尖頂,效果就大不一樣,如果建筑都是"平頭",就沒有這種園林藝術的美感,這個驛站的設計值得大家學習”。 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要實現各站點的通租通還互聯互通 在位于天河公園北門的BRT公共自行車站點,“公共自行車目前有多少人使用,全市有多少個站點,怎么收費?”張廣寧一邊觀看自行車IC卡自動租賃的操作演示一邊問。市交委負責人答,昨天就有2700人次租賃,目前全市規劃400個站點,已啟用的100多個可以實現自行車的通租通還,租賃1小時內免費。張廣寧點點頭,隨即騎上一輛自行車開始“自行車-公交接駁體驗”。沿著中山大道專設的自行車道向東行駛,至科韻路右轉,一直騎到設在數碼港附近一片住宅小區里的另一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從取車到還車,全程不過5分鐘。張廣寧下車后連聲稱好,“這一段自行車道解決了城市公交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了市民從社區、單位到公交車站的無縫接駁,大大方便了市民群眾的出行,同時又是一種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值得推廣。”他同時要求,務必進一步完善自行車道的路網建設,切忌出現“斷頭路”,同時實現各自行車站點的通租通還、互聯互通,并與地鐵站、公交站、BRT站、居民小區等實現接駁,這樣市民出行就不用開小汽車了。 按照“增綠、成網、配套、標識”的要求加快綠道建設 座談會上,張廣寧在聽取市有關部門和各區、縣級市的工作匯報后,對廣州市綠道建設和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建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自年初廣東省統一部署綠道工作以來,廣州市快速啟動,各級各部門采取有力措施,合力推進綠道網建設,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果。截至8月15日,廣州市綠道建設完成總任務的78%,其中,綠化完成94%;綠道游徑建成約476.5公里;各區、縣級市積極推進包括驛站、綠化、標識系統、休閑廣場等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綠道使用功能,為完成好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亞運前廣州建成526公里綠道網任務,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建設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按照“建成一段、開放一段”的要求,廣州市增城、南沙、從化、白云等區(縣級市)先后開放了示范段并舉辦了綠道體驗活動,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歡迎。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已經有5000輛投入使用,主要集中在BRT沿線,初步顯示出有效緩解“出行難”的積極作用,為在亞運會前在全廣州市投放15000輛公共自行車積累了經驗。張廣寧同時指出,目前廣州市綠道建設還存在進度不夠平衡,生態特色和文化內涵不夠明顯,綠道與自行車道系統、步行系統等的銜接還不夠緊密等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并抓緊解決。 張廣寧指出,現在距亞運會開幕只有86天,要按照“增綠、成網、配套、標識”的要求,進一步加快建設進度,確保亞運會前建成526公里綠道并投入使用。具體抓好六個方面:一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規劃建設珠三角綠道網是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要求“一年基本建成,兩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2月26日,汪洋書記又專程到廣州市和東莞開展綠道網建設調研,對加快綠道網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我們要充分認識建設綠道網的重大意義,把建設綠道網作為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以“五個更”實現“大變”目標的重要載體,堅持“三結合七接駁”,即與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城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市區步行系統相結合,與地鐵站、公交站、BRT站、商業中心、公共場所、居民小區、辦公區域等實現接駁,努力將綠道網打造成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宜居城鄉、惠及市民群眾的標志性工程。二是精心設計,突出特色。進一步完善規劃設計,突出系統特色。完善市域綠道網的規劃編制工作,確保綠道在城鄉之間、區與區之間、市區與外圍的順暢連接,確保綠道與城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和市區步行系統的有機銜接。進一步完善與珠三角各市交接面整合規劃編制工作,確保廣州市綠道與兄弟城市綠道相銜接。要學習增城經驗,突出生態特色。增城的綠道建設基本上依托原有的村道、河灘來建設綠道,沒有大拆大挖大建,沒有對原有生態造成破壞,總體上投入資金不多,值得全廣州市借鑒。在后期的規劃建設中,要更加注重嚴格保護生態,盡量利用改造現有設施,減少硬體化建筑,做到樸素自然。植綠要多用本地樹種,少用名貴樹種和外來樹種。驛站建設也要體現生態特色,注重與周邊環境的和諧。要因地制宜,凸顯區域特色。各地要結合各自區位、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等特點,依托青山綠地、碧水藍天等工程建成的路網、水網和綠化帶,以綠道串連沿線的人文、地理、生態景觀,形成“綠道成網、景觀相連、景隨步移、人景交融”的格局。三是加快進度,打造精品。學習借鑒南沙蕉門河、生物島綠道建設經驗,統一路面顏色,統一標識系統。按照生態、安全、休閑的基本要求,按照省的考核標準,在綠道建設線路上劃定綠線,保護綠道建設成果。要注重發揮整體效應,通過綠道建設,帶動周邊環境改善,帶動沿線的“農家樂”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城鄉融合發展。四是精心管理,完善服務。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積極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遵循屬地管理的原則,將綠道的日常維護管養納入各級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中,定期考核,確保綠道管理責任落到實處。由政府制定統一的建設和服務標準,積極引導社會和市場力量參與管理運營。進一步完善各類服務設施,包括應急安全救助系統、公交轉換及停車系統,滿足多種服務需求。五是加強宣傳,發揮效益。結合開展“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主題活動,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擴大綠道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讓廣大市民群眾更加了解綠道、關心綠道、支持綠道、使用綠道。組織開展群眾性體育健身運動,使綠道真正成為市民群眾新的休閑活動場所。充分挖掘和發揮綠道的文化服務、體育服務、旅游休閑、科普教育等綜合功能和效益,讓綠道更加貼近城鄉居民。六是狠抓落實,嚴格考核。嚴格按照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加快建設,確保完成廣東省下達的各項任務。
編輯:水墨清俠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