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大連:實現城市向“多中心”發展
避免城鎮“空心化”,全域城鎮化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構筑市區“半小時交通圈”,構筑市域“一小時交通圈”……我市就城市化問題適時提出“優化空間布局,進一步加快全域城市化進程”的方略,確立了今后10年大連市域城市發展的空間布局以及主要城區所依托的重點產業,民革市委、市工商聯、九三學社等黨派團體就我市如何加快全域城市化進程建言獻策。 避免城鎮“空心化” 民革市委在其《關于加快實現我市全域城市化的提案》中提到,遼中南地區是我國四大城鎮密集分布區之一,城市化水平相對較高,2008年末遼寧全省城市化率為60.5%,大連市城市化率為59.6%,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這與大連在全省的經濟地位極不相稱,也有負于大連作為遼寧沿海經濟帶中的“核心城市”目標。 在全球倡導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城市化道路應避免單純依靠產業化(特別是二產),而尋求新型城市化或特色城市化是必然選擇,明確全市未來發展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要有自己的“名片產業”,提升我市工業在全國各領域第一的產業地位,加大對第一企業的投入。項目引入避免趨同,譬如裝備制造業,應在主要城區間形成差異化發展;圍繞主要城區的主打產業發展配套行業,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提高城鎮經濟容積率,增強產業化對城市化的帶動作用,避免城鎮“空心化”;注重引入項目的地方“根植”和本地特色產業的培育,比如金州的文化產業、莊河的家具產業等等,重視地方特色產業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 全域城鎮化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是城市化健康發展的支撐條件,低碳生態是中國城市化的必由之路,保護生態環境對于全域城市化十分重要。轉變以GDP為單一指標的城鎮發展評價標準,要綜合考慮資源、環境和社會指標。長興島、瓦房店組成的渤海新區組團,可以效仿曹妃甸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和實施清潔生產,防止石化、裝備及機械制造等產業進一步污染惡化渤海海域環境,沿海城區發展不能以犧牲近岸流域與海域環境為代價;我市是水資源短缺地區,節約能源和水源,減少城鎮垃圾排放,維護城鎮及周邊地區的生態質量,建設節約型和生態良好型城鎮。 實現城市從“單中心”向“多中心” 市工商聯在其《關于高起點推進全域城市化的提案》提出,推進全域城市化、實現城鄉一體化是我市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相比,我市在推進全域城市化過程中,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城市規劃起點不高、城市輻射能力不強、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長期困擾城市發展的老城改造與新城建設、市區與縣(市)、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等矛盾應比較突出。 市工商聯建議充分利用好我市區位、山海資源等特點和優勢,從全域城市化的角度做好長遠規劃,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規劃、人口與環境規劃、產業布局規劃、空間規劃、土地利用規劃進行有效整合,實現全市“一張圖”的構想。采取強行推市的辦法,把中山、西崗、沙河口作為整體重新規劃布局,克服因城區規模小、土地資源少、發展空間有限等帶來的壁壘。要提升北三市和長海縣的城市規格,進一步增強它們在推進全域城市化過程中的自主權和靈活度。目前,開發區的人口已達40余萬,經濟社會等各項指標都比較高,建議將其劃為一個行政區,而不是派出機構。 要根據城市各區域的資源條件和比較優勢,推動城市組團化發展,實現城市從“單中心”向“多中心”發展模式的戰略轉型。相對發達的中山、西崗、沙河口、甘井子,主要以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檔次、升級商業業態、發展現代服務業為目標。把瓦房店、長興島打造成環渤海地區具有競爭力的現代新興工業城市。把開發區、保稅區、金州區和普蘭店灣區域,建成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的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臨港先進制造業基地。把莊河、花園口、長海發展成為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輕型制造基地、國際旅游勝地和森林城市建設的示范區,加快全域城市化進程。 構筑市域“一小時交通圈” 應抓好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圍繞構筑全域城市化目標,全力以赴抓好周水子國際機場三期、國際會議中心、市體育中心項目、城市地鐵、旅順輕軌建設、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中遠造船、博格華納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在建項目盡快竣工、已批項目盡快開工、儲備項目盡快啟動。要加大對交通的投入力度,實施以快速道路網絡為主的城市道路建設系統工程, 構筑市區“半小時交通圈”。加強市區外圍公路與城市道路的銜接,確保快速貫通,形成多種交通方式并存,開放式、立體化的交通網絡體系,構筑市域“一小時交通圈”。要加快包括現在還屬于農村地區的道路及水電氣訊等基礎設施的布局,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地區的道路建設要能適應將來的需求,而不是簡單按照以往農村道路的標準來建設。通過提高路網密集度,提高道路等級來完善城市功能,最終提升城市品質。尤其是正在建設中的長興島、花園口等新興城市,更要加快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和商業配套設施建設,按照全域城市化的要求,將其建設成為大連未來的新城市地標。 推進全域城市化的實質是“化”農民 正確處理推進全域城市化與解決“三農”問題的關系。推進全域城市化的實質是“化”農民。要逐步把農村建設成為新型農村,就業方式由自然經濟的農業方式轉變為產業化的農業工人,而不只是建高樓大廈和廣場綠地,更不是戶口的簡單變更。因此,要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統一實行按居住地登記戶口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實行有區別的準入制度和有差別的消費政策,鼓勵有條件的農民、高層次人才到新區和縣(市)投資、購房、落戶,保持新區與老區、市區與縣(市)動態平衡、協調發展。要不斷完善城鄉全部覆蓋、有效銜接、機制靈活的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逐步縮小城鄉間保障水平的差距,讓農民能公平享受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對外來人口或邊緣群體應當采取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政策,在市場準入、就業等方面提供更為平等的機會。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