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生態住宅小區水景設計構想
生態住宅小區水景設計構想 馮巍,代朋 【摘要】指出水景設計是當前城市居住區景觀環境設計中的重要因子.e.--。并從生態小區水景的價值出發,闡述了水景設計的一些原則以及相應解決措施。同時,針對當前水景設計的現狀,提出生態小區水景設計應當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生態住宅小區;水景設計; 生態建設 【中圖分類號】TU984.12 1 生態小區內水景的價值 《博山篇·論水》中說:"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彎環曲折,水格之貴"。蔣平階《水龍經》亦日:"自然水法君須記,無非屈曲有情意,來不欲沖去不直,橫須繞抱及彎環"。"水見三彎,福壽安閑,屈曲來朝,榮華富饒"。從古代建筑風水學基本思想中我們可以看出,自古以來,水和人類的居住環境密切相關。用現在科學的觀點加以解釋,水具有調節微觀氣候環境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豐富居住小區的景觀,提高小區環境質量,給居民提供宜人的休閑場所。 在如今的住宅小區規劃中,水景設計無疑成了開發商和設計師關注的焦點。尤其是生態小區概念的普及,水景的作用越來越引起了設計人員和市民的關注.。這是因為: (1)水體具有生態功能。在生態系統中,水體可以增加空氣濕度,降低室外空氣溫度。基于此,水體也是城市中的生態廊道空間,它可以增加大氣環流速度,形成城市內的風廊,減弱城市熱島效應。 (2)水體是現代化生活品質的體現。自古以來水都是人們最受歡迎的景觀及活動場所,與水為鄰,即是與自然為鄰。水的波瀾、水的倒影、水的獨特質感,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在某種意義上顯現了高尚的生活品質和品位。 (3)水體是城市內開放空間之一。高節奏的現代化生活,擁擠的現代化都市環境,難得在居住區內開拓出開闊的水體視野環境,同時水體也是城市開放空間設計中一個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 2 生態住宅小區水體設計對策 2.1適宜控制水體面積 在充分考慮建設成本的前提下,適宜建造大面積仿生水景。如果小區自然臨水,有條件的話可以引入自然水體,在小區內形成較大規模的人工湖面狀空間,如圖1所示。這類水景一般布置在中心綠地或外圍公共綠地。按"大空間宜分,小空間宜聚"的原則,大的水面叮用橋堤、建筑、垂柳等不同構成要素進行空間的分隔,利用透視線的變化來加強水面的寬闊和深遠,形成一派壯麗的水面;反之,以雨水或者其它、人工水體為水源,可以做一些趣味性較強、面積較小的淺水池、小渠、小型噴泉等點狀空間,供孩子們戲水。這類水景的設計要以水面為主,其他要素為輔,除了少量的植物、置石、雕蝮,亭榭、花架外,一般小宜配置其他建筑,而且在體量、色彩上都小能喧賓奪主。還要與小面積綠地、鵝卵石等硬質鋪地相結合,融合為一體,所構成的整體環境氣氛是輕松活潑的。 2.2增強水景周圍的綠化 生態功能 形成水體與植物結合的有機綠化,發揮綠地減少空氣污染和制造氧氣的生態功能。在水體的周圍種植一些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植物,豐富植物的種類。注意不同季節植物色彩、高低的搭配,使水體和綠化融合在一起,.借鑒中國古典園林的互相借景等一些巧妙設計方法,使水景周邊形成高、低、遠、近、深、淺等不同的層次感覺。使水中有樹,樹邊有人,人邊有水的空間環境。 2.3發揮濱水調節氣候的功能 在有大面積水體存在的情況下,保證水岸有一定的開敞空間。由于水體、陸地下墊面的不同,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與反射程度不同,從而在兩者上部出現空氣環流,產生濱水區域出現的涼爽、清新、濕潤。要盡可能將建筑建在水體的北岸,使夏季的涼風吹向建筑與周圍環境,而使水體的南.『句盡量開敞,避免冬季冷風吹入建筑,形成不利的風環境。開辟一些開敞空間不僅具有生態功能,還能使濱水空間富于層次和變化,為居民提供娛樂休憩場地。 2.4提高人的親水性,減少建筑的臨水性 目前,一些小區在做水體設計的時候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很多水景防護措施過于規則或陡峭,使得人們難于接近水面,人的親水性受到了阻礙。在安全的前提下,駁岸的設計應當采用親水步道或沿湖岸的多級臺階;在水深50 cm左右的淺水池、小溪等跨度不大的水面上宜采用跨越式水面,可增加人親水的機會。 2.5充分利用人的想象空間 對于一些水源不充足地區,水景設計沒有必要做成大面積的實體水面,水體可以做成更加靈活的小面積。如果再結合新技術、新材料,把聲、光等技術、配景手段一體化設計,同樣可以使人們感受到水的存在。比如,古代詩歌所蘊涵的意境:聞其聲,不見其景。因此,在我們設計較小的水體時,可以利用人的視覺、聽覺特性,發揮人的想象力,給人感覺水的存在,再配合一些水道、水渠、小噴泉、擋水構件等的設計,人們自然就會聯想到水. 2.6融個性于共性之中 水景設計應該是在繼承傳統和借鑒外來優秀設計成果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水制宜,運用多種水景構成手法,創造獨具匠心、富有個性的水景景觀。一個好的水景設計要求根據它所處的環境氛圍、建筑功能進行設計,并要和所處的建筑、庭園設計的風格協調統一,融個性于共性之中。 3 水景設計注意的問題 3.1重形式,輕內涵 孤立呆板的瀑布、疊水;似曾相識的水榭涼亭等一系列嚴重缺少文化內涵、地域特色的水景曾很流行。實踐證明大面積的水體不僅減小了綠化面積,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水體的滲漏、水質的維護等后期工作是相當困難的,而且維護費用與日俱增。因此,水景設計應該和綠地系統設計一樣都僅僅是場地設計中的一個組成要素,在進行設計時應與綠地、景觀小品等其它設施綜合考慮,盲目夸大水體的作用反而會帶來不必要的負作用。 3.2 因地制宜、因水制宜 由于南北地域差異,大部分北方地區城市都屬于缺水城市,節水形勢更為嚴峻,所以在小區規劃中要慎用水景.適宜控制水體的面積,并注意季節的影響。因為北方地區氣候干燥,自然降水較少,水蒸發量大,更由于地下水位低,水滲漏問題也比較嚴重,居民戶外活動和親水時間都受到很大限制。水景往往以觀賞為主而缺乏親水性,居民更多的時間也只能隔窗觀水,使水景缺乏親切感和人性化。 3.3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節水意識 在《建設部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中規定景觀用水、小區綠化、道路噴灑等用中水系統或雨水系統。景觀用水應采用循環系統,并設置凈化設施。小區雨水利用以滲透為主,通過合理規劃雨水徑流途徑、設置多種滲透設施等措施,充分利用雨水,為小區內大面積綠化和景觀水體提供了大量的生態用水;同時加大節水、護水宣傳,提高污水再利用技術。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缺乏環境保護意識,隨著最近幾年水價的上漲,沿海城市的水荒,才使人們意識到節水的重要性。因此,提高居民節水、護水意識可以大大降低小區內水景的投資成本和維護費用。 4 結束語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擇水而居的傳統。在如今的生態小區的開發過程中我們應當因地、因水制宜,在提高景觀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建設水景設計。對于嚴重缺水的北方廣大地區,應該適當限制水景住區的開發;對于適宜做水景的地區要提倡運用可持續的生態理念作為指導,更多地依靠綠色植物創造景觀,調節氣候,改善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聶梅生,任華,李軍.生態住區水環境系統規劃[J].給水排水,2004(1). [2] 吳林春,丁金華.綠色生態住區的水環境建設[J].住宅科技,2003(2). [3] 陳能場,鄭煜基.生態住宅小區的水環境生態規劃[J].生態環境,2003(11). [4]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5]徐立群.小區水景設計探討[J].住宅科技,2003(3).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